他长期默默深耕在基层法庭一线,用一腔热情和一身正气“问诊”民商事案件。他善用土楼传统文化,借景说法、借物说理、借案说法,妥善化解“家长里短”纠纷。
他就是本期“平安之星”
漳州市南靖县人民法院土楼法庭副庭长
黄耀西
作为土生土长的漳州人,黄耀西对闽南方言俚语了如指掌并加以利用,借助方言俚语、民风民俗阐释法律法规、化解矛盾纠纷。从事法庭工作多年,他坚守法治初心,带领土楼法庭干警们深入田间地头、大街小巷,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巡回下乡办案、上门“做客聊天”等服务方式,悄然无声地将矛盾化解。截止今年,其共办理各类案件1600多件。
“做客聊天”,开启普法宣传新形式
“‘坐’到村民当中去”是黄耀西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真实的写照。在群山环绕的土楼群里,总能看到他走村入户的忙碌身影,土楼前的石阶更是他的“专座”。
↑深入纠纷地察看
“我们不能照本宣科,普法宣传也要接地气。”从事基层法庭工作多年,黄耀西深知一成不变的普法宣传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为了让普法教育宣传入脑入心,经过其多年探索实践,形成了其独特的“做客聊天”式普法宣传方式。
“这可不行,老婆是娶回来疼的,不是娶回来打的。”听到村民小李说自己昨天和老婆吵了一架,差点就要动手了,黄耀西抓住机会开启了普法宣传。“这是属于家庭暴力,不仅是家庭问题也是治安问题,因为涉及到侵权也就是故意伤害,严重的可能涉嫌虐待或故意伤害罪。”
一边和村民们聊着“家长里短”,一边法律“干货”输送也没落下。通过结合村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解释,让村民们更加知法、懂法、守法。
今年来,黄耀西结合土楼法庭特点,多次走村入户,用通俗易懂的方言俚语普及法律知识,截止目前,共组织开展普法宣传10余场次,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指导辖区4个乡镇和1个土楼景区共61个村(居)委会的民事调解工作。
“谢谢法官,这件事情总算了有个结果了。”6月15日,在黄耀西刚刚审结完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后,原告简某港激动的说道。
2005年2月15日,简某富因生产经营所需向简某港借款5000元并约定利息及还款时间,然简某富并未如约还款。十六年间,经多次讨要,简某港分别于2010年10月、2020年3月两次从简某富处共讨回利息5000元。2021年5月6日,因简某富迟迟不肯还清剩余欠款及利息,无奈之下的简某港只好将其起诉至土楼法庭。
“我们土楼人民讲究以和为贵,他借钱给你是帮你,你不能寒了人家的心啊!”受理案件后,黄耀西第一时间联系了简某富与其进行沟通,不仅向其释法明理,还用土楼传统文化劝导其主动履行义务。但简某富虽然承认了借贷事实,却仍辩称该借款已超过诉讼时效。
针对该案“是否超过诉讼时效”“简某富支付给简某港的5000元是利息还是归还本金”两个争议焦点,黄耀西快速理清思路,准确利用相关法律法规认定:简某富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仍履行了还款义务,故诉讼时效抗辩不予支持。
最终,经当事人陈述和审查确认,判定简某富归还简某港本金5000元及利息,就此,一起长达十六年的借贷纠纷得以了结。
“他严把事实关和证据关,用事实说话,用证据还原事实,在做好当事人释法说理和判后答疑工作的同时,还不断加强法律延伸服务。”土楼法庭庭长陈艺勇对黄耀西如此评价道。
土楼法庭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土楼景区,该法庭将著名的土楼景观、楼名、楼形的方圆、土楼内涵与典故等厚重的土楼传统文化,与司法过程中的办案理念、法律适用、调解原则、工作方式方法等司法元素相融合,形成了独具土楼特色的法庭文化,黄耀西便是践行者之一。
老张与小张是族叔侄关系,因历史问题,书洋镇南欧村“远庆楼”的5间房屋登记在了老张名下,但老张早年间就已定居海南,所以该房屋一直被小张的父亲占用,后又被小张及其丈夫一直占用至今。
去年,回到故土的老张想要回其名下被小张夫妻占用的房屋,但小张觉得该房屋属于祖产,由于历史原因才登记到老张名下,不能作数,双方为此争执不下。同年8月5日,老张与小张夫妻二人因返还原物纠纷闹上法庭。
了解事情始末后,黄耀西遂通过“背靠背”的方式,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并让他们以和为贵。经过黄耀西的耐心劝解,老张和小张渐渐缓和了情绪,终于愿意坐下来共同协商处理纠纷。
“你们看,你们同出一脉,同宗同源,客家人更是有以和为贵的传统。你们就相互体谅,各退一步如何?”指着调解室墙上的土楼文化宣传板,黄耀西向老张和小张解释着土楼传统文化,还与他们讲述着“张氏”的宗族史。最终,老张和小张当场握手言和并签署调解协议。
“要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难事当‘家事’。”黄耀西常把这句话挂嘴边并始终坚持。今年来,其办结各类民商事案件共68件,判决21件,调解撤诉47件,调解撤诉率近70%。
来源:清朗天空、福建法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