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漳州中院与市人社局联合召开劳动争议仲裁与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5-15 08:50:15 打印 字号: | |

5月9日,漳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召开劳动争议仲裁与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分别通报2022年至今劳动争议仲裁情况及裁审衔接工作成效、劳动争议审判情况及劳动争议全链条诉源治理工作成效,同时发布劳动争议典型案例,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省人大代表黄仕塔,市人大代表石亚明、王松柏应邀出席发布会。10余名中央、省级驻漳新闻媒体及漳州新闻媒体的记者参加发布会。


发布会现场




省、市人大代表应邀参加




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林贵达

通报2022年至今劳动争议仲裁情况及

裁审衔接工作成效。

一起来看看!

近年来,漳州市人社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调解仲裁工作职能,健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依托全链条诉源治理机制,加强部门联动,推进多元调解,打造协商调解服务优质品牌,通过协商调解柔性化解劳动人事争议,切实做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做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2年至2023年第一季度,全市各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共处理争议案件5232件(其中直接立案受理3298件,案外调解1934件),涉及劳动者6058人,结案金额2.15亿元。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裁审衔接


健全各级仲裁机构与法院的沟通交流机制,推进仲裁与诉讼的有效衔接和深度融合,统一裁审标准,提高劳动争议裁审质效。2022年4月28日,市人社局与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发布《漳州市劳动争议仲裁与审判工作白皮书(2019—2021年)》,对近三年来漳州市劳动争议仲裁与审判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发出劳动争议风险指引及对策建议,切实规范企业用工。


二、强化纠纷共治


充分发挥劳动争议全链条诉源治理机制作用,依托设立在市人社局的“劳动争议诉裁对接工作室”,形成工会调解、仲裁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诉讼调解联调联动体系,加强多方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提高调解成功率,依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2022年至2023年第一季度,“劳动争议诉裁对接工作室”共接待劳动争议当事人来访来诉案件89起,成功调解64起,调解成功率超过70%,自觉履行率达100%。


三、注重源头治理


开展“走基层进百企普法宣传”活动,联合总工会、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等部门深入企业上门普法,先后到重点企业及隐患企业,向企业宣传和谐劳动关系理念,重点宣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会、营商环境等相关领域法律法规,助力企业规范用工,降低法律风险,进一步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2022年至2023年第一季度,全市仲裁普法宣传服务队伍共开展136次普法活动,为企业赠送劳动法律书籍2000余册。


四、提升仲裁效能


依托福建智慧调解仲裁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全链条线上办案,同时通过“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开展线上调解,切实提升调解仲裁效能和便民服务水平。2022年至2023年第一季度,全市仲裁机构通过该系统开展线上办案3298件,在线办案率达100%,及时处理“互联网+调解”服务平台调解申请580起。


五、培育调解组织


漳州市人社局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积极推进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培育出漳州市家居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芗城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赖水顺劳模调解工作室)等一批有特色的基层调解组织,其中,漳州市家居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获评全国2022年度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六、首创局长调解


今年4月7日,漳州市人社局“局长调解工作室”揭牌成立,并确定每月10日、25日为“局长调解日”,由市人社局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到市仲裁院现场办公,参与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调处。此举为全省首创,旨在通过发挥局长调解工作室的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调解员队伍、健全多元调解机制,切实提升我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成功率。

市中级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林微

通报2022年至今劳动争议审判情况及

劳动争议全链条诉源治理工作成效。

一起来看看!

近年来,漳州法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保障企业生存发展并重的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率先建立完善劳动争议全链条诉源治理机制,汇聚多方合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促进争议预防和化解,强化公平权益保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努力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立足审判质效,以专业化司法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合法权益


2022年至今,漳州全市法院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498件,其中一审1150件,二审348件,调解撤诉案件共535件,调解撤诉率35.71%。一是强化简案快审。准确识别劳动争议案件的难易程度,充分发挥速裁审判庭和速裁法官作用,提升劳动争议案件繁简分流效能。积极探索劳动争议要素式审理,对于数量较多、诉求相近的群体性案件归纳审判要素,缩短庭审时间,简化裁判文书,实现案件的高效解决。二是统一裁判尺度。选优配强劳动争议审判队伍力量,开示范庭、办精品案。强化上下级法院的业务交流,及时收集汇总分析劳动争议疑难问题,寻找其中症结,以业务探讨、专题培训等方法增进共识,促进辖区内劳动争议裁判规则和标准统一,提升审判质效和司法公信力。三是优化营商环境。在主要工业园区设立法官工作室,加大巡回审判力度,做好释法说理,加强府院联动,不断完善一体化解工作机制,推动构建规范有序的用工环境。去年,长泰法院调解26件因国企改制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有效避免与该企业相关联的近80件争议进入诉讼程序,为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和助推“零地招商”促项目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二、注重诉源治理,以协同化机制推动劳动争议案件实质性化解


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入贯彻落实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为稳定就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持续完善漳州中院、市人社局等6部门在2021年联合创新的劳动争议全链条诉源治理机制,推进劳动争议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劳动争议全链条诉源治理机制入选2022年全省法院诉源治理工作创新举措。一是集成式优化各方资源。成立劳动争议全链条诉源治理工作领导小组,日常业务依托在漳州市多元解纷平台开展。在漳州市总工会、人社局和漳州中院分别设立“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劳动争议诉裁对接工作室”“劳动争议诉非联动工作室”,负责具体劳动争议案件的调处,构建科学合理的诉源治理机制。二是协同式推进共建共享。六部门利用各自现有的调解员库或调解队伍依托工作室协同调处矛盾,形成优势互补、专业高效的解纷力量,不断完善全市工会调解、仲裁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诉讼调解大格局,多起群体性劳动争议在诉前得到化解。漳州市家居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还被人社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企联评为2022年度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三是分层式过滤矛盾纠纷。发挥“总对总”在线诉源治理对接机制作用,优化“分调裁审执”运行模式,及时做好风险预警,健全劳动争议逐级分流体系。在2022年最高法院召开的推进构建中国特色“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新格局工作座谈会上,漳州中院作为全国五家“总对总”工作开展成效明显地区之一作经验交流,总结零成本、高效率化解涉台劳动争议的做法成效。


三、践行能动司法,以法治化保障构建和谐稳定互利共赢的劳动关系


全市法院注重延伸审判职能,综合运用司法建议、法治宣传、数字赋能等多种方式,促进全社会形成规则意识和正确价值导向。一是做好司法建议。对于劳动争议审判中发现的行业性、普遍性、重大性问题及时提出司法建议,促成相关部门单位科学决策、改进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劳动争议。2022年,共3份涉劳动争议司法建议获评全市法院十大精品工程司法建议。二是开展精准普法。在3.15消费者权益日、5.1劳动节、12.4国家宪法日等重要节点,开展送法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通过调研走访企业、社区志愿服务、广播电台互动等方式优化宣传载体和形式,持续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双方法律意识,营造企业尊权、劳动者敬业的和谐社会氛围。三是强化数字赋能。指导基层法院开通运行“法智助企”线上平台,企业与劳动者可通过平台与轮值干警实时进行文字、语音、视频对话,轮值干警当场或限期予以回复,针对性地提出法律风险漏洞填补意见建议;平台常态化推送劳动领域法条、案例等普法资料,传递鲜明价值导向,积极引导和谐劳动关系。

市中级法院生态庭庭长罗德渊发布劳动争议典型案例。






发布会上,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副院长陈雯、市人社局调解仲裁管理科科长李清义、市中级法院生态庭庭长罗德渊回答记者的提问。



 
责任编辑:张琪